
去年11月,
(资料图片)
不少市民惊喜地发现,
跨越南淝河的繁华大道桥桥塔
悄然换上“新装”,
这座城区重要的跨河桥,
不仅变得更安全了,
而且颜值也大大提升。
成功换上“新装”的背后,
正是“城市生命线”监测系统的“保驾护航”。
繁华大道跨南淝河大桥为独塔双索面塔梁固结体系斜拉桥, 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双边箱梁断面,主塔采用船帆式钢混组合式桥塔,塔高99米,相当于33层高楼,于2015年建成。该桥是连接合肥市区与巢湖市重要的交通要道,重载车辆通行密集,给桥梁运行安全带来较大的风险。
2022年4月17日,最新部署的磁通量索力传感器显示:其西北侧第5、6、7、8号斜拉索索力波动较其对称拉索差异较大,索力大幅变化可能加速斜拉索疲劳损伤,带来结构安全风险隐患,影响桥梁服役寿命。
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及时发出预警, 基于监测中心的预警信息和综合分析研判结果,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联合交通管理部门 开展车辆限流限载行动,同时加强对该桥的养护维修工作。
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。(资料图)
据介绍,
繁华大道跨南淝河大桥
坐落于南淝河中下游。
历经多年风吹日晒雨淋,
桥塔表面涂层出现裂缝且剥落严重。
“这座大桥日常交通流量大。本次结合监测报告,需要及时处置存在的风险点。否则,会影响到桥梁主体结构安全。”项目负责人介绍。
结合检测和监测报告,市城乡建设局对两座桥塔进行维修、涂装,确保桥梁安全美观,提高桥塔的耐久性,延长使用寿命。 施工结束后,繁华大道跨南淝河大桥整体美观度大幅提升,“焕然一新”绽放于南淝河之上。
“如果没有‘城市生命线’系统的支撑,想发现桥梁存在的问题,只能靠一线工人定期巡检,发现问题后层层上报,然后根据问题风险等级组织人力协同处置。这一来二去,要花不少时间,效率也不高。”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。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
科技创新,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。为攻克核心技术,合肥依托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,建成巨灾科学中心,建设桥梁安全、燃气监测、火灾预警等16个科研实验平台,制定一系列监测标准体系,为城市安全运行管理提供强大技术支撑。
据统计,目前, 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监测范围涵盖合肥市区63座、四县一市一区70座桥梁。 已成功开展桥梁结构损伤风险预警、汛期桥梁安全保障、地铁下穿桥梁施工安全辅助决策、冬季桥面结冰预警等科技服务42次,有效保障了监测范围内城市桥梁的安全运行。
文字 | 全媒体记者 王骏超
编发 | 全媒体编辑 董媛康
出品 | “湖畔点经”融媒体工作室、“看合肥”融媒体工作室